[1] 刘洪春,付桂月,李宏华,等.棉花在阴雨或涝灾天气下的几点应对措施[J].中国棉花,2012.39(8):39-39.
[2] 孙培良,李又君,王云芳,等.聊城玉米生育期旱涝情况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1):161-165.
[3]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上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7-13.
[4] 高素华主编.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作物产量变化图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36-37.
[5]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66-770.
[6] 张海仑.中国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281- 285.
[7] “华北平原作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课题组.作物水分胁迫与干旱研究[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1-134.
[8] 张尚印,姚佩珍.中国北方旱涝指标的确定及早涝分布状况[J].自然灾害学报,1998,7(2):22-28.
[9] 孙荣强.旱情评定与灾情指标之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1994,3(3): 49-55.
[10] 刘昌明,魏忠义.华北平原农业水文及水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33-136.
[11] 赵聚宝,李克煌.干旱与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2- 39.
[12] 田心如,干莲君,姜爱军.江苏省旱涝分析及农田灌溉用水量的评估[J].灌溉排水学报,2003,23(3):41-44.
[13] 蒋红花.山东省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分析[J].灾害学,2000, 15(3):51-55.
[14] 孙培良,李秋芝,杨士恩.聊城棉花蕾铃期气候因素与株铃数的通径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4):443-445.
[15] 孙培良,张培印.棉花蕾铃脱落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J].山东气象,1992,1:43-44,49.
[16] 孙培良.夏末秋初低温连阴雨对棉花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5,16(4):23-25.
[17] 孙培良,王书同,张培印,等.棉花全程化调化控技术及其小气候研究[J].山东气象,1996,16(3):20-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