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芹,王文波,高晓梅,等.2011年山东一次罕见秋季连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83-189.
[2] 杨萌,宋欣,王文波,等.2012年 7月 9日临朐地区暴雨成因及漏报原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202-207.
[3] 王文波,王旭,杨可栋,等.2011年 7月 2—3日山东大范围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172-177.
[4] 辜旭赞,潘彭刚.2007年 8月登陆台风帕布、圣帕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0,29(2):129-134.
[5] 武麦凤,肖湘卉,曹玲玲,等.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4):32-37.
[6] 张少林,龚佃利,陈晓红,等.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6,32(4):29-33.
[7] 赵宇,崔晓鹏,王建国.由台风倒槽引发的山东暴雨过程研究[J].气象学报,2008,66(3):423-436.
[8] 丁一汇,章名立,李鸿洲,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J].大气科学,1981,5(4):388-397.
[9] 陶诗言,丁一汇,周晓平.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J].大气科学, 1979,3(3):227-238
[10] 周淑玲,吴增茂.山东半岛一次中β尺度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35(6):900-906.
[11] 叶更新.多尺度天气分析理论和应用[J].高原气象,2013,32(4):973- 982.
[12] 刘会荣,李崇银.干侵入对济南“7.18”暴雨的作用[J].大气科学, 2010,34(2):374-386.
[13] 丛春华,陈联寿,雷小途,等.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进展[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1):264-270.
[14] 武麦凤,肖湘卉,曹玲玲,等.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4):32-37.
[15] 魏凤英.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3-65.
[16]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