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树珍.中国经济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12-16, 212-230.
[2] 金相郁.中国区域划分的层次聚类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2): 23-28.
[3] 踪家峰,曹敏.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22-128.
[4] 黄新飞,郑华懋.区域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趋同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9城市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0,27(1):90-96.
[5] 孙吉贵,刘杰,赵连宇.聚类算法研究[J].Journal of Software,2008,19 (1):48-61.
[6] 胡毅,张京祥.基于县域尺度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112-1117.
[7] 陕西省统计局.2012年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8] 甘肃省统计局.2013年甘肃发展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9] 赵永江,董建国,张莉.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6):39-42.
[10] 曾珍香,段丹华,张培,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9):44-49.
[11] Krugman, P. Geography and Trade[M].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1.
[12]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15- 279.
[13] 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4] 刘志有,蒲春玲,刘明.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的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2,12(11):47-49,100.
[15] 杨宝良.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一个基本理论逻辑及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3(6):53-63.
[16] 刘虹,薛东前,马蓓蓓.基于 ESDA 分析的关中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4):55-60.
[17] 石惠春,王晖.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4):18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