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克明,陈秀风,王东生,等.东北地区初霜的天气气候特征[J].气象,1999,l25(6),13-18. [2]	尹学锦.秋霜冻预报指标[J].黑龙江气象,1994(3):27-30.
 [3]	朱其文,张丽,孙霞.吉林省初霜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J].吉林气象,2003:22-25.
 [4]	高振荣,郭良才.一次特强霜冻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l38(35):20205-20207.
 [5]	白松竹,李焕,田忠锋.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异常初终霜日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25-29.
 [6]	杨强,张书云,师兰英,等.大兴安岭地区初霜冻成因及预报[J].黑龙江水利学报,2004,31(1):42-43.
 [7]	吕金花,曲艳秀,李春广.七台河市乡镇初霜冻的分布特点及预报方法[J].农技服务,2009,l26(3):165-166.
 [8]	张治,赵广娜,马国忠,等.2011年黑龙江省区域性初霜冻天气过程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2,29(1).
 [9]	王春燕,黄晓慧,曲淑艳.2009年满洲里地区初霜冻天气形势分析及霜冻防御措施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3):83-85.
 [10]	牛润和,任玉龙,杨先荣,等.临夏州霜冻预报方法的研究[J].甘肃农业,2004(10):71.
 [11]	何伟芬,唐洁,何华庆.肇庆霜冻大气环流背景特征及预报技巧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6-8538.
 [12]	汪秀清,吴宪军,刘海峰.吉林省初霜的环流特征及中期预报[J].吉林气象,2001(4):7-15.
 [13]	王卫红,孙芳芳.双鸭山市初霜预报方法[J].黑龙江气象,2011,28(2),10-11.
 [14]	杨晓霞,高留喜,袁从军,等.山东省霜冻天气分区客观预报方法[J].气象,1999,25(6),31-34.
 [15]	高雨新,刘恩国,刘丽敏.黑龙江省一次初霜天气分析[J].科技论坛,2011: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