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A].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Stocker, T.F., D. Qin, G.-K. Plattner (ed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2] 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01-716.
[3] 唐国利,任国玉.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91-798.
[4]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中国北方地区近 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448-454.
[5] 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6] 秦大河.气候变暖,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7-3- 20(1).
[7]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张磊,潘婕,陶生才.1961—2011年临沂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5):204-210.
[9] 张静,吕军,项瑛,等.江苏省四季变化的分析[J].气象科学,2008,28 (5):568-572.
[10] 丁海燕,郑祚芳,刘伟东.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3):187-191.
[11] 郁珍燕,范广州,华维,等.近47年我国四季长度的变化研究[J].高原气象,2011,30(1):182-190.
[12] 范思睿,范广州,赖欣,等.1961—2007年青藏高原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8(1):71-79.
[13] 张美玲.滕州市近40年的四季变化[J].山东气象,2004,24(2):14-15.
[14] 吕学梅,张磊,傅信玉,等.1961—2008年临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64-13166.
[15] 陈正洪.湖北省四季气温变化与季节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185.
[16] 郭建斌,陈珏.北京市空气污染季节变化规律研究及污染控制建议[J].生态环境,2009,18(3):952-956.
[17] 郭文利,赵新平,轩春怡,等.北京地区主要传染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探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3):368-370.
[18] 陈峪,姜允迪,陈鲜艳,等.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S].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2:1-6.
[19]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37-39,63-64,99-103.
[20] 张宝堃.中国四季之分布[J].地理学报,1934,1(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