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永华,钱少猛,徐南妮,等.巢湖东区底泥污染物分布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6):22-26. [2]	刘永兵,贾斌,李翔,等.海南省南渡江新坡河塘底泥养分状况及重金属污染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3):213-224.
 [3]	张菊,陈诗越,邓焕广,等.山东省部分水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10):3144-5153.
 [4]	黑亮,胡月明,吴启堂,等.用固定剂减少污泥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205-209.
 [5]	李飞,黄瑾辉,曾光明,等.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与实例研究[J].环境科学,2012,33(7):2352-2358.
 [6]	林智,刘永兵,赵从举,等.南渡江塘柳塘底泥构建农田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与肥力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5):796-802.
 [7]	刘晖,张昭,李伟.梁子湖水体和底泥中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污染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Z1):105-111.
 [8]	李雅娟,杨世伦,侯立军,等.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12,33(7):2368-2375.
 [9]	李保国.分形理论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及其模型[J].土壤学进展,1994,22(1):1-10.
 [10]	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科学通报,1993,38(20):1896-1899.
 [11]	曾宪勤,刘和平,路炳军,等.北京山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J].山地学报,2008,26(1):60-70.
 [12]	葛东媛,张洪江,郑国强,等.重庆四面山4种人工林地土壤粒径分形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148-151.
 [13]	张世熔,邓良基,周倩,等.耕作层土壤颗粒表面积的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2,39(2):221-226.
 [14]	王国梁,周生路,赵其国.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及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5,42(4):546-550.
 [15]	梁文,李智,范航清,等.防城港湾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3,32(2):184-191
 [16]	卓志清,刘永兵,赵从举,等.河塘底泥与岸边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及与其性状关系—以海南岛南渡江下游塘柳塘为例[J].土壤通报,2015,46(1):62-67.
 [17]	谢辉,陈卓,杨阳,等.贵阳市南明河城区底泥中的重金属与有机质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44-46.
 [18]	吕圣桥,高鹏,耿广坡,等.黄河三角洲滩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134-138.
 [19]	刘永兵,李翔,刘永杰,等.土地整治中底泥质耕作层土壤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31(8):242-248.
 [20]	李翔,刘永兵,程言君,等.稳定化处理对底泥利用后土壤Cd形态及空心菜Cd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2):282-287.
 [21]	赵鹏,史东梅,赵培,等.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有机碳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37-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