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龚道溢,韩晖.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2):230-238. [2]	刘小宁.我国暴雨极端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J].灾害学,1999,14(1):54-59.
 [3]	杨莲梅.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2003,58(4):577-583.
 [4]	程炳岩,丁裕国,何卷雄.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4):429-435.
 [5]	蔡文华,王加义,岳辉英.近50年福建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计特征[J].气象科技,2005,33(3):227-230.
 [6]	孙风华,赵春雨.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2(3):14-22.
 [7]	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研究[J].大气科学,1998,22(2):218-222.
 [8]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社,2007:18-20,30-32,63-66.
 [9]	李艳春,李艳芳.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J].高原气象,2001,21(1):101-112.
 [10]	杨馥祯,吴胜安.近39年海南岛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J].气象,2007,33(3):107-113.
 [11]	谢庄,曹鸿兴北京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气象学报,1996,54(4):501-505.
 [12]	孙风华,赵春雨.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2(3):14-22.
 [13]	王绍武,蔡静宁,朱锦红,等.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6):137-145.
 [14]	慕巧珍,王绍武,朱锦红.近百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J].大气科学,2001,25(6):787-797.
 [15]	慕建利,李泽椿,李耀辉.高原东侧特大暴雨过程中秦岭山脉的作用[J].高原气象,2009,28(6):1282-1290.
 [16]	李青春,苗世光,郑祚芳,等.北京局地暴雨过程中近地层辐合线的形成与作用[J].高原气象,2011,30(5):1232-1242.
 [17]	孙继松.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5,24(1):62-69.
 [18]	杨金虎,江志红,王鹏祥,等.中国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1):75-83.
 [19]	杨淑平,赵光平,等.2004—2005年宁夏特大干旱事件的诊断分析[J].中国沙漠,2006,26(6):948-952.
 [20]	杨淑平,赵光平,马力文,等.气候变暖对宁夏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中国沙漠,2007,27(6):1072-1076.
 [21]	于淑秋,林学佑.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J].气候与环境,2003,8(1):9-18.
 [2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43.
 [23]	胡文东,陈晓光.宁夏月、季、年降水量正态性分析[J].中国沙漠,2006,26(6):963-967.
 [24]	张婷,魏凤英.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J].气象学报,2009,67(3):596-612.
 [25]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秦岭大巴山地形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研究[J].高原气象,2006,25(3):485-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