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季伦.我国生物固氮研究的现状和对策[A].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998:144-148. [2]	葛诚,李俊,沈德龙.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其产业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文新.生物固氮[A].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5.
 [4]	Ding Y, Wang J, Liu Y,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itrogen-fixing bacilli from plant rhizospheres in Beijing region[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5,99(5):1271-1281.
 [5]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中国农业菌种目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20-35.
 [6]	尤崇杓.固氮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5,3(1):1-10.
 [7]	杜馨.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se Snyder)肠道内共生微生	物固氮酶基因(nifH)的克隆与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
 [8]	陈倩.根际细菌的固氮、抗病与促生潜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1-43.
 [9]	丁延芹,王建平,刘元,等.几株固氮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6):690-697.
 [10]	王磊.固氮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45-47.
 [11]	李元芳,吴观以,李慧荃,等.NY 41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固氮菌肥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500-502.
 [12]	东秀珠.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5-58.
 [13]	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285.
 [14]	孙建光,张燕春,徐晶,等.高效固氮芽孢杆菌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43-2051.
 [15]	张燕春,孙建光,徐晶,等.固氮芽孢杆菌GD272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性能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5):1196-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