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佳丽,黄贤金,钟太洋,陈志刚.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地理学报,2011,66(5):473—684. [2] 李瑞云,鲁纯养,凌礼章.植物耐盐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盐碱地利用,1989,1:38—41. [3] 贾广和,高妍.盐碱地综合整治与开发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112—114. [4] 王小彬,Klein K K1加拿大草原地区的残茬覆盖管理[J]土壤肥料,1990,2:34–37. [5] 丁海荣,洪立洲,杨智青等,盐碱地及其生物措施改良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0 ,6 :299—308. [6] 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等.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329—333. [7] 中科院土壤研究所编译室编. 盐渍土问题译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8]陈阳,张展羽,冯根祥等. 滨海盐碱地暗管排水除盐效果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3):38—41. [9]徐慧,盐碱地产权安排的农户行为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2.5. [10]徐慧,黄贤金.土地利用政策与盐碱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154—160. [11]马奔,黄贤金,陈志刚等.区域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农户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滨海盐碱区133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2):202-210. [12]吕晓,徐慧,李丽等.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J].土壤.2012,44(2):203-207. [13]钟太洋.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层次的分析[D].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08. [14]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6:213-214. [15]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18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