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劲武.紫草科植物拾零[J].植物杂志,1986(2):35-3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Flora of China[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	刘家熙,席以珍,张玉龙,等.中国紫草科天芥菜亚科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植物分类学报,2008,46(6):891-898. 
[4]	乌云娜,霍光伟,雒文涛,等.盐碱化梯度上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数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0):84-88. 
[5]	谭海霞.中国北部滨海野生盐生植物资源调查及绿化应用[J].中国园林,2013(5):101-103. 
[6]	宋阳阳,王奎玲,刘庆超,等.盐胁迫对砂引草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3,30(02):128-131. 
[7]	解卫海,周瑞莲,梁慧敏,等.海岸和内陆沙地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对自然环境和沙埋处理适应的生理差异[J].中国沙漠,2015(06):1538-1546. 
[8]	项秀丽,初庆刚,刘振乾,等.砂引草泌盐腺的结构与泌盐的关系[J].暨南大学学报,2008,29(03):305-310. 
[9]	陈素英,冯学赞.滨渤海平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初探[J].生态农业研究,1997,5(04):59-61. 
[10]	张绪良,丰爱平,隋玉柱,等.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与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6,25(7):822-827. 
[11]	王进,周瑞莲,赵哈林,等.海滨沙地砂引草对沙埋的生长和生理适应对策[J].生态学报,2012,32(14):4291-4299. 
[12]	周瑞莲,杨淑琴,黄清荣,等.小叶锦鸡儿抗沙埋生长与抗氧化酶及同工酶变化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5,35(9):3014-3022. 
[13]	宋彦涛,周道玮,王平,等.松嫩草地66种草本植物叶片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1):79-87. 
[14]	赵红洋,李玉霖,王新源,等.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叶片性状变异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6):1292-1298. 
[15]	李玉霖,崔建垣,苏永中.不同沙丘生境主要植物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的比较[J].生态学报,2005,25(2):304-310. 
[16]	刘贤娴,李俊清.北京野鸭湖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406-5409. 
[17]	马小伟,胡东,华振铃,等.土壤水分、盐分对野鸭湖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29(1):50-54. 
[18]	杨洪晓,褚建民,张金屯.山东半岛滨海沙滩前缘的野生植物[J].植物学报,2011,46 (1): 50-58. 
[19]	赵艳云,田家怡,胡相明,等.无棣贝沙堤植物多样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4-1346. 
[20]	辛华,曹玉芳,周启河,等.山东滨海盐生植物根结构的比较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8(5):49-51. 
[21]	陈征海,唐正良,张晓华,等.浙江海岛砂生植被研究(I)植被的基本特征[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4):388-398. 
[22]	张治国,王仁卿,陆健健.胶东沿海砂生植被基本特征及主要建群种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2,37(04):364-368. 
[23]	田涛,张国芝,赵廷宁.杭锦旗穿沙公路周边植被群落特征与多样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3):137-140. 
[24]	李玲玲,李青丰,田东方.乌审旗东北部典型地段天然植被调查研究[J].绿色科技,2013(04):51-53. 
[25]	胡妍妍,杨静慧,刘海荣,等.官港湿地苘麻-狗尾草草地群落结构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2):131-134. 
[26]	吕志男,李青丰,崔淑祯.内蒙古草地植物几种营养繁殖方式研究[J].内蒙古草业,2010,22(2):42-44. 
[27]	杜利霞.荒漠草原几种主要植物繁殖特性的研究[D].呼兰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1-4. 
[28]	苏布达,易津,陈继群,等.内蒙古乌拉盖草原湿地中下游植被退化演替趋势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3):73-78. 
[29]	宝力道.内蒙古典型草原荒漠化研究[D].呼兰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30]	李昌龙,尉秋实,柴成武.石羊河下游沙地退耕地植被演替与土壤水分调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9):116-120. 
[31]	赵艳云,胡相明,刘京涛.贝壳堤地区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02):267-270. 
[32]	夏江宝,张淑勇,王荣荣,等.贝壳堤岛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及水分生态特征[J].生态学报,2013,33(21):7013-7020. 
[33]	关洪斌,王晓兰,吴昊.砂引草对滨海盐渍沙质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07):651-654. 
[34]	张佳平.云台山野生草本植物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37(1):37-43. 
[35]	王竹.盐碱条件下的植物配置[N].中国花卉报,2010-1-28(8). 
[36]	温静,张彦广,曹磊,等.天津滨海野生观赏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3):327-330. 
[37]	莫训强,王英,陈小奎,等.天津市都市野花的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175-180. 
[38]	彭红梅,沈一.天津市野生植物园林观赏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476. 
[39]	王立科.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4):154,157. 
[40]	王乐,王宁.张锡纯常用两种治血崩药及鸦胆子的品种考证[J].中药材,2013,36(12):2047. 
[41]	吴永江,井上谦一郎.日本产砂引草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6,25(1):1-3. 
[42]	高超,张海波,闫繁荣,等.砂引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152-153. 
[43]	张欣,贝盏临,丁春霞.响应面法优化砂引草多糖的提取工艺.饲料工业[J].2015,36(21).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