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前汛期编写组≥.华南前汛期暴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230. [2] 薛纪善,等.1994 年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85. [3] 林良勋,冯业荣,黄忠,等.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 韦统健.华南前汛期暖区暴雨流场结构的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4,10(1):37~46. [5] 丁治英,刘彩虹,沈新勇.2005-2008 年 5、6 月华南暖区暴雨与高、低空急流和南亚高压关系的统计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3):307-316. [6] 张晓美,蒙伟光,张艳霞,等.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5):551-560. [7] 熊文兵,李江南,姚才,等.“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90-97. [8] 夏茹娣,赵思雄,孙建华.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 β 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2006,30(5):988-1008. [9] 闰敬华,郑彬,苏百兴等.华南暖区暴雨的一种重力波触发机制[J].气象学报增刊,2004,12. [10] 徐撇.华南暖区暴雨发展机制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11] 王春红.一次华南低空急流暴雨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1997,13(2):186~192. [12] 王春红.一次华南低空急流和暴雨过程的对比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1996,15(3):318~325. [13] 古志明.一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0,16(2):173~179. [14] 覃丽. 广西前讯期暖区特大暴雨 MCC 的数值模拟与诊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2. [15] 郭圳勉,黄先伦,麦宗天. 阳江市暖区暴雨的天气学分型[J].广东气象2016,38(1):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