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大河, Stocker T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1):1-6. Dobson, A. P . Hopes for the Future: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J]. Science, 1997, 277(5325):515-522.
 Daily G C, Ehrlich P R. Managing Earth''s Ecosystems: An Interdisciplinary Challenge[J]. Ecosystems, 1999, 2(4):277-280.
 郭建平.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1):1-11.
 庞奖励, 黄春长.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J]. 高原气象, 2003, 22(1):79-83.
 肖国举, 张强, 王静.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8):1877-1885.
 姜彤, 李修仓, 巢清尘, et al. 《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主要结论和新认知[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3).
 韩冰, 罗玉峰, 王卫光, et al.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及灌溉需水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1, 30(1):29-32.
 徐雨晴, 陆佩玲, 于强.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 2004, 26(1):129-138.
 简桂良, 齐放军, 张文蔚. 气候变化对植物病害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7):148-148.
 李萍萍, 刘恩财, 谢立勇, et al.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孙芳, 林而达, 武艳娟.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4).
 彭颖姝, 高捍东, 苑兆和. 全球气候变化对温带果树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7):1-10.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25(2):106-110.
 崔静, 王秀清, 辛贤, et al. 生长期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9):13-22.
 郑建波.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9):63-63.
 王毅.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及生长条件[J]. 新农村(黑龙江), 2017.
 张文忠.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及需肥特点[J]. 农业与技术, 2015, 35(22):28-28.
 张文彤,闫洁.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47.
 李明华,崔少萍,罗凤明,等.统计软件SPSS在气象中的应用[J].广东气象,2007,29(1):50-52.
 薛薇. 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J]. 2013.
 张金艳, 李小泉, 张镡. 全球粮食气象产量及其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J].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3):327-332.
 魏淑秋.农业气象统计.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13.
 曹士亮, 于芳兰, 王成波, et al. 降水量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J]. 作物杂志, 2009(3):62-65.
 王书裕,袁福香.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评价及区划.中国农业气象风险评价与对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崔兆韵, 王新, 王炎, et al. 泰安大樱桃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3):38-39.
 张星, 郑有飞, 周乐照.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J]. 生态学杂志, 2007, 26(3):418-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