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张晓芳, 贾志宽, 朱翠林, 等. 水分胁迫对大豆结荚期光合生理及生物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4):97-104. | 
																													
																							| [2] | Wang X L, Ren Y Y, Zhang S Q, et al.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manure increased maize (Zea mays L.)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in a semi-arid region[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7, 187:88-98. doi: 10.1016/j.agwat.2017.03.017    
																																					URL
 | 
																													
																							| [3] | 王雪蓉, 张润芝, 李淑敏, 等. 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模拟[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9, 27(9):1354-1363. | 
																													
																							| [4] | 范元芳, 杨峰, 何知舟, 等. 套作大豆形态、光合特征对玉米荫蔽及光照恢复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24(5):608-617. | 
																													
																							| [5] | 卜容燕, 李敏, 韩上, 等.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轮作系统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养分的综合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1):145-153. | 
																													
																							| [6] | 公勤, 董洁. 不同肥料配比对鲜食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45(3):95-98. | 
																													
																							| [7] | 高阳, 赵力兴, 朱铁霞, 等. 施氮量对科尔沁沙地燕麦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8, 26(5):1168-1172. | 
																													
																							| [8] | 赵家煦, 张一鹤, 韩晓增, 等.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36(5):116-121. | 
																													
																							| [9] | 赵宏魁, 马真, 张春辉, 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燕麦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6(2):249-258. | 
																													
																							| [10] | 胡静, 侯向阳, 丁勇, 等. 羊草地上生物量与其茎、叶形态特征参数关系的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7(6):609-616. | 
																													
																							| [11] | 王瑶, 钱金平, 董建新.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6):30-37. | 
																													
																							| [12] | Enquist B J, Niklas K J. Global allocation rules for patterns of biomass partitioning across seed plants[J]. Science, 2002, 295:1517-1520. pmid: 11859193
 | 
																													
																							| [13] | 王小林, 徐伟洲, 张雄, 等. 黄土塬区夏玉米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对品种间作竞争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3):377-387 | 
																													
																							| [14] | 魏文良, 刘路, 仇恒浩.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26(8):1384-1394. | 
																													
																							| [15] | 冯萌, 于成, 林丽果, 等. 灌溉和施氮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24(12):1623-1632. | 
																													
																							| [16] | 周长军.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植株生物量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7):7-10. | 
																													
																							| [17] | 徐仲伟, 徐克章, 张治安, 等. 吉林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植株地上器官生物量的变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3):7-12. | 
																													
																							| [18] | 张向前, 黄国勤, 卞新民, 等. 施氮肥与隔根对间作大豆农艺性状和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2, 49(4):731-739. | 
																													
																							| [19] | 蓝贤瑾, 刘益仁, 侯红乾,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有机质结构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1-16. | 
																													
																							| [20] | 晁毛妮, 郝德荣, 印志同, 等.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4, 40(1):7-16. | 
																													
																							| [21] | 丁俊男, 于少鹏, 李鑫, 等. 生物炭对大豆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35(4):784-789. | 
																													
																							| [22] | 王笃超, 吴景贵.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8, 55(4):825-834. | 
																													
																							| [23] | 吴浩, 刘文辉, 贾志锋, 等. 施氮对“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1):10-18. | 
																													
																							| [24] | 王茜, 杨丽群, 雷家运, 等. 刈割高度对冬小麦再生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7, 34(10):2109-2116. | 
																													
																							| [25] | 丁志磊, 李元, 蒋翔, 等. 不同缓释肥施用比例对桃树-大豆间作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3):301-305. | 
																													
																							| [26] | 索荣臻, 王明玖, 王娜,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大豆品系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20, 39(1):6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