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3-204. [2] 盛束军,徐建中,俞旭平,等.童子益母草高含量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1,27(4):433-435. [3] 盛束军,俞旭平,胡雪波.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益母草的生长调控及其表现效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5):360-362. [4] 罗光宏,陈叶,毛晓春,等.细叶益母草引种及栽培试验.中草药,2005,36(7):1082-1083. [5] 徐建中,王志安,俞旭平,等.益母草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比试验.中国中药杂志,2006,31(4):340-342. [6] Robert Verpoorte.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sm,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289:295-297. [7] 罗青红.胡杨、灰叶胡杨对水分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学位论文].新疆:石河子大学,2006:13-18. [8] 杨秀伟.生物碱.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Aa009. [9]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31. [10] 李绍顺.天然产物全合成.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14. [11] 米国华.植物营养学网络教材(试用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DB/OL]. http://www.cau.edu.cn/lpn/multimedia%20of %20Plant%20 nutrition/ index.htm, 2006-11-3. [12] 徐建中,盛束军,姚金富,等.微肥对益母草生长和总生物碱积累的调控效应.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