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兆伟,邹应斌,刘武,等.免耕栽培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根系特性的影响.作物研究,2008,22(4):239-242.  [2]    徐志宏,周佳民,江立庚.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J].Ⅰ免耕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70-73  [3]    江立庚,李如平,韦善清,等.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5,24(1):30-34.  [4]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6-218.  [5]    赵会杰,刘华山,林学语,等.小麦胞质不育系花粉败育与活性氧代谢[J].作物学报,1996,22(3):365-367.  [6]    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4-136.  [7]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M].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1999:305-306.  [8]    王永锐,李少林.免少耕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2:31-34,23.  [9]    韦善清,徐世宏,李如平,等.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9:237-241.  [10]    刘军,黄庆,付华,等.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2:152-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