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平银,齐士军,徐宪斌,等.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7,(3):126-128. [2] 卢庆善.甜高粱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8,(5):21-23. [3] 闫鸿雁,付立中,胡国宏,等.国内外甜高粱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5):63-65. [4] 张福耀,赵威军,平俊爱.高能作物——甜高粱[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14-17. [5] 刘莉,孙君社,康利平,等.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J].化学进展,2007,19(8):1109-1115. [6] 张永平,乔永旭,喻景权,等.园艺植物果实糖积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1151-1157. [7] 袁翠平,王永军,吴秋平,等.甜高粱茎秆糖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3):12-17. [8] 穆华荣.食品检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 大连轻工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0] Eiland B R, Clayton J E, Bryan W L. Trans. Am. Soc. Agric. Engng., 1983, 26:1596-1600. [11] 茅林春,刘卫晓.甘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