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新法,曾燕,黄翠银.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3):356-360.
[2] 余本勋.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370-372.
[3] 熊应祥,谢永秀,宋启堃,等.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79-81.
[4] 谭亚玲,洪汝科,陈金凤,等.海拔高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9,28(7):27-30.
[5] 周以鸿.云南不同地区水稻产量与气候因素关系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5(1):7-10.
[6] 邹丽云,严华生.云南水稻气候敏感性和栽培适应性[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17(2):249-254.
[7] 邹丽云.影响云南水稻产量的灾害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2,23 (1):12-15.
[8] 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9] 高亮之.农业系统学基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 张琪,丛鹏,彭励.通径分析在 Excel和 SPSS中的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07(3):109-110,91.
[11] 杜家菊,陈志伟.使用 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45(2):4-6.
[12] 张武生,陈新国,任丽.水稻需水规律研究[J].吉林水利,2010(5): 4-10.
[13] 兰华雄,王建明,杨居钿.水稻高产气象生态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1(2):50-54.
[14] 董树亭.作物栽培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06.
[15] 夏小曼,吴炫科,王超球.早稻结实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63-3364,3367.
[16] 胡立勇,丁艳峰.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