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1:877-878.
[2] 闫冬佳.中国文冠果资源及可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 2007,35(3):15-17.
[3] 鲁敏.北方吸污绿化树种选择[J].中国园林,2002(3):86.
[4] 康永祥,康博文,刘建军,等.陕北黄土高原文冠果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30(16):4328-4339.
[5] 高述民,马凯,杜希华,等.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2,19(3):96-301.
[6] 王晋华,李凤兰,高荣孚.文冠果花性分化及其花药内淀粉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3):54-59.
[7] 彭伟秀,李凤兰,王保柱.文冠果同源异型变异株的发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5):92-94.
[8] 徐东翔.文冠果落果机理及提高坐果率和种子品质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0,10(2):17-127.
[9] 柴春山,芦娟,蔡国军,等.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发育与落花落果特性研究[J].植物研究,2012,2(1):10-114.
[10] 马凯,高述民,胡青,等.文冠果雄蕊发育的解剖学及雄性不育蛋白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5):40-42.
[11] 胡青.文冠果两种不同类型花中雌蕊发育情况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12] 牟洪香,候新村,刘巧哲.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3):350-355.
[13] 杨雨春,赵佳宁,张忠辉,等.文冠果不同群体果实和种子性状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36-40.
[14] 敖研.文冠果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 (8):300-304.
[15] 候元凯,黄琳,周忠惠.文冠果果实性状相关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3):395-398.
[16] 周延清.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3-147.
[17] 罗海燕,陈业源.海南野生荔枝 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7,27(1):19-23.
[18] 芦娟,柴春山,吴文俊,等.文冠果干燥叶片高质量 DNA提取方法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
[19] 曾黎辉,洪自同. 龙眼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112-114.
[20] 李雪萍,李在留,崔彬彬,等.野生濒危植物掌叶门的 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1,9,167-170.
[21] 朱元娣,李光晨,李春雨,等.苹果柱型基因的 ISSR 分子标记研究[J].园艺学报,2003,30(5):505-510.
[22] Charters Y M, Wilkinson M J. The use of self-pollinated progenines as in-groups for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coa germplasm[J]. Theor Appl Genet,2000,100:160-166.
[23] 代红艳,张志宏,周传生,等.山楂 ISSR分析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果树学报,2007,24(3):313-318.
[24] 李均敏,金则新.适合西兰花的反应体系的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 2006(1):79-81.
[25] 王东娜,牟长城,冯富娟.胡桃楸 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8-2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