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及其执行情况[N].农民日报, 2013-01-25.
[2]吴江洲.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9): 302-306.
[3]曹幸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29(3):20-24.
[4]苑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考古,2006(6):168-175.
[5]李明,王思明.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J].中国农史,2011(1):128-136.
[6]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J].资源科学,2009, 31(6):914-918.
[7]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6):28-33.
[8] 王晓琼.浅析对中国农业文化的活态保护[J].农村,农业,农民,2011 (3):36-37.
[9] 徐嵩龄.中国农业系统遗产研究的四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10- 07-16.
[10] 苑利,顾军.农业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初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6-19.
[11] 张联辉.歙县“非遗”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N].黄山日报,2012- 09-17.
[12] 孙业红.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 (10):57-62.
[13] 谭亚菲,黄正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农业科技的继承与利用[J].船山学刊,2010,75(1):202-204.
[14] 闵庆文.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11,33(6):1018-1024.
[15] 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111-115.
[16] 李文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N].农民日报,2013-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