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炎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37-43.
[2] 汪振明,贾金荣.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2):162-165.
[3] 杨艳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2006,26(6):15-19.
[4] 李倩,师萍,赵立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3-44.
[5] 贺海明.基于灰色模型的宁夏大学科研实力的综合评价[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229-232.
[6] 陈艳艳.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评价及地域差异化研究[J].软科学,2006(3):92-93.
[7] 王晓鸿,高新才,朱丹丹.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发展,2012,12(5):70-76.
[8] 李莹华,蔡文春,李具恒.欠发达地区创新型城市评价实证分析——基于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6):51-55.
[9] 杜英,王士军,张爱宁,马巧丽.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3):98-102.
[10] 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0-84.
[11] 徐浪.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2] 吕姝望.中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6-80.
[13] Philip Cook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lusters,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4): 945-974.
[14] 杜华章.江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29-34.
[15] 尚岩.浅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3,45(3):49-52.
[16] 李柏洲,苏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及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09(8):80-83.
[17] 许崴.林海明.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分析——兼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4):7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