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礼恒,刘利成,梅坤,等.水稻抗旱性能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2):1-5.
[2] 陈林,王磊,宋乃平,等.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4):92-95.
[3] 王德梅,于振文.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9):1965-1970.
[4] 孙彩霞,沈秀瑛.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49-51.
[5] 孙洪仁,刘国荣,张英俊,等.紫花苜蓿的需水量、耗水量、需水强度、耗水强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草业学报,2005,22(12):24-25.
[6] 白文明.灌溉对干旱沙区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22(8):247-253.
[7] 郭彦军,徐恢仲,张家骅,等.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学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484-486.
[8] 王琦,张恩和,龙瑞军,等.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23(9):75-78.
[9] 范文波,朱保荣,王振华,等.弃耕地苜蓿耗水规律的研究[J].节水灌溉,2003,2(4):9-10.
[10] 徐敏云,刘自学,胡自治,等.灌溉三种冷季型草坪草蒸散耗水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4(1):36-40.
[11] 苏培玺,张小军,关志强,等.河西走廊棉花耗水规律及双株双层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11(3):124-127.
[12] 李玉山.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J].土壤学报, 2002,39(3):404-411.
[13] 赵金梅,周禾,郭继承,等.灌溉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7(1):38-41.
[14] 郝建军,康宗利,于洋主编.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5-36.
[15] 张治安,张美善,蔚荣海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5-47.
[16] 绉琦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6-57.
[17] 李造哲.苜蓿品种幼苗抗旱性研究[J].中国草地,1991(3):1-3.
[18] 周瑞莲,张承烈,金巨和,等.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含水量、质膜透性、 SOD、 CAT 活性变化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中国草地,1991 (2):20-24.
[19] 朱广廉,张爱琴.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45-46.
[20] 赵勇.盐胁迫下植物组织中甜菜碱和脯氨酸变化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78-79.
[21] 金兰,罗桂花.盐胁迫对紫花苜蓿 SOD丙二醛及 SOD同工酶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5:15-16.
[22] 陈洁,林栖凤.植物耐盐生理及耐盐机理研究进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1(2):177-181.
[23] 郭文献,徐建新,卢双宝,等.模糊物元模型在节水灌溉方式优选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05):27.
[24] 肖芳淳.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的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1999, 19(4):281-283.
[25] 刘天鹏,刘建斌,刘庆祖,等.中国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J].中国科技论文,2010(04):22.
[26] 徐飞鹏,李云开,任树梅,等.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调查与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5,12(5):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