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15-120.
[2] 矫梅燕,毕宝贵.夏季北京地区强地形雨中尺度结构分析[J].气象, 2005,31(6):9-14.
[3] 李津,王华.北京城区一次大到暴雨的预报难点分析[J].气象,2006, 32(2):92-97.
[4] 何立富,陈涛,李泽椿,等.2004年北京“7.10”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1):7-16.
[5] 姜学恭,李彰俊,宫春宁,等.蒙贝低涡类环北京暴雨过程分型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10,33(4):412-419.
[6] 毕宝贵,李泽椿,李晓莉,等.北京地区降水的特殊性及其预报方法[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1):79-89.
[7] 徐国强,胡欣,苏华.太行山地形对“96.8”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气象,1999,25(7):7-14.
[8] 侯瑞钦,景华,王丛梅,等.太行山地形对一次河北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科学,2009,29(5):687-693.
[9] 廖菲,胡娅敏,洪延超.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数值研究[J].高原气象,2009,28(1):115-126.
[10] 胡伯威.中尺度地形对大气铅直运动和强降水的影响[J].暴雨灾害,2000:8-23.
[11] 崔学祯.中尺度地形辐合对高原边坡地带降水的影响[J].气象, 1993,19(8):32-35.
[12] 王迎春.北京地形对强对流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J].北京气象, 1993(3):10-13.
[13] 丁青兰,王令,卞素芬.北京局地降水中地形和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J].气象科技,2009,37(2):152-156.
[14] 郭金兰,刘凤辉,杜辉,等.一次地形作用产生的强降雨过程分析[J].气象,2004,30(7):12-17.
[15] 孙继松.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大气科学,2005,29(3):445-452.
[16] 陶祖钰,郑永光“ . 7· 21”北京特大暴雨的预报问题[J].暴雨灾害, 2013,32(3):193-201.
[17] 孙明生,李国旺,尹青,等“ . 7· 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Ⅰ):天气特征、层结与水汽条件[J].暴雨灾害,2013,32(3):210-217.
[18] 孙明生,杨力强,尹青,等“ . 7· 21”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Ⅱ):垂直运动、风垂直切变与地形影响[J].暴雨灾害,2013,32(3):218-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