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左生.粮油作物病虫鼠害预测预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7-61.
[2] 浙江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昆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89-93.
[3] 杨廉伟,杨坚伟,陈将赞,等.单季稻大螟防治问题及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白穗防效试验[J].中国稻米,2010(1):69-70.
[4] 顾志龙,陈跃.大螟白穗防治适期筛选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60-362.
[5] 黄荣汉,黄佩秋,熊朝均,等.大螟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卵量消长的研究[J].农业科学导报,1986(2):77-81.
[6] 李火苟.大螟在水稻上产卵规律的初步研究[J].江西植保,1988(9): 11-13.
[7] 李洪山,李慈厚,李红阳,等.苏北稻区大螟种群消长特点及寄主间的转换规律[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10):13-16.
[8] 敬甫松.大螟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及其抽样研究[J].昆虫知识, 1987(2):71-78.
[9] 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87-497.
[10] Iwao S. A new regress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aggregation pattern of animal populations[J]. Res. Popul Ecol,1968,10(1):1-20.
[11] 王华弟,朱金良,俞晓平,等.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07(7):293-296.
[12] 朱金良,王华弟,陈跃,等.麦田灰飞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8):382-386.
[13] 周强,张润杰,古德祥,等.大尺度下褐飞虱种群空间结构初步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49-252.
[14] 陈东.螟虫空间分布型及药治对其影响的分析[J].昆虫知识,1987 (4):253-255.
[15] 丁岩钦.昆虫数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6] 张孝羲,张跃进,等.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