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春涛,张晓黎,杜迪,等.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草地利用现状及持续利用策略[J].草业科学,2011,28(9):1690-1694.
[2] 谢高地,鲁春霞,肖玉,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山地学报,2003,21(2):50-55.
[3] 杨富裕,张蕴薇,苗彦军,等.西藏草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草地,2004,26(4):67-71.
[4] 尚占环,姬秋梅,多吉顿珠,等.西藏“一江两河”农区草业发展探讨[J].草业科学,2009,26(8):141-146.
[5] 李锦华,王春梅,田福平,等.西藏牧草种子生产的有关问题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9,11:17-21.
[6] 姬万忠,赵旭,刘慧霞,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适应性[J]. 草业科学,2012,29(7):1137-1141.
[7] 张建华,韩清芳,贾志宽,等.不同海拔条件下6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92-4793.
[8] 初晓辉,单贵莲,毕玉芬,等.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及持久性比较[J].草业科学,2012,29(4):610-614.
[9] 田兵,冉雪琴,薛红,等.贵州42种野生牧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J].草业学报,2014, 23(1):92-103.
[10] 金玉国.一种测定权数的新方法: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教育,2002,(3):12-15.
[11] 韩清芳,贾志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04-189.
[12] 尹俊,孙振中,邓菊芬,等.昆明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2008,25(1):66-68.
[13] 何毅,李青,王历宽.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高寒牧区引种的苜蓿进行综合评价[J].草业科学,2002,19(4):33-36.
[14] 周晓果,张正斌,徐萍.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2):81-84.
[15] 韩启秀.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山东小麦新品种(系)综合表现的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5, 21(2):312-314.
[16] 韩路,贾志宽,韩青芳,等.苜蓿种质资源特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3):59-64.
[17] 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等.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7,16 (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