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国永,韩艳,郭雪莲,等.1961—2013年河南省气温要素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249-257.
[2] 李俊乐,吕志红,全美兰,等.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3):258-266.
[3] 邢轶兰,邸利,何毅,等.1960—2013年甘肃省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175-181.
[4] 薛双奕,杨东,马露.辽宁省近56年气温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21-226.
[5] 王涛,崔晓临,杨强,等.陕西省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248-255.
[6] 张祎玮,李芬,郝智文,等.1958—2013年山西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统计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250-258.
[7] 闫蓉,郭守生,安光辉,等.1961—2013年青海湖南部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48-255.
[8] 宋苗,杨东.近51年来广西不同等级降水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201-209.
[9] 吴涧,刘佳.近二十年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地区云量变化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4):551-559.
[10] 陈勇航,黄建平,王天河,等.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5,16(6):717-727.
[11] 龚建平,郭连云.青海湖南部近54年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249-255.
[12] 孙国荣,方乐锌,李昀英,等.1985—2006年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变化趋势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5,38(3):10-18.
[13] 李跃清,张琪.西南地区夏季云量与降水的关系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3):441-453.
[14] 李慧晶,刘建西,刘东升,等.西南地区云量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4,32(2):194-200.
[15] 范娟,朱泽伟,蔡佳熙,等.1959—2005年我国冬季和夏季区域气温与日照、云量的相关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3):211-216.
[16] 向华,张峰,江静,等.利用CFSR资料分析近30年全球云量分布及变化[J].气象,2014,40(5):555-561.
[17] 王亚敏,冯起,李宗省.1960—2005年西北地区低云量的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4,34(5):635-640.
[18] 刘引鸽,王宁练,武小波,等.1951—2009年中国低云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高原气象,2013,32(6):1608-1616.
[19] 丑纪范.长期数值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216-230.
[20] 黄建平,衣育红.利用观测资料反演非线性动力模型[J].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命科学地学),1991(3):331-336.
[21] 林振山,史芳斌,王辉.天津局地气候的反演建模及其研究[J].气象学报,1995,53(1):115-121.
[22] 郑建萌,曹杰,李敏,等.一非线性统计——动力气候模式及其降水预报试验[J].高原气象,1996(3):69-76.
[23] 曹杰,陶云.一种局地非线性气候动力统计模型及其预报试验[J].高原气象,2002(3):315-321.
[24] 蔡德勒E,哈克布什W,施瓦茨HR.数学指南-实用数学手册[M].李文林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9-290,455-456,1070-1071.
[25] 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26] 封国林,龚志强,支蓉.气候变化监测与诊断技术的若干新进展[J].气象学报,2008,66(6):892-905.
[27] 汪方,丁一汇.气候模式中云辐射反馈过程机理的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207-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