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晓日,邹德乙,刘杰,等.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锌锰铜铁养分平衡的影响[A].硫镁和微量元素在作物营养平衡中的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392-398.
[2] 农业部农业司.中国肥料农药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71-81.
[3] 李纪柏,崔永峰,胡俊峰,等.沈阳市近郊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状况调查[J].辽宁农业科学,2008(2):21-23.
[4] 关连珠.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5-116.
[5] 高祥照,马常宝,杜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5-68.
[6] 邹邦基,李彤,史弈,等.辽宁省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布[J].土壤学报,1998,25(3):281-287.
[7] 姜勇.沈阳市郊耕地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D].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
[8] 许仙菊,马洪波,陈杰,等.基于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桑园土壤肥力评价[J].土壤,2013,45(3):470-476.
[9] 程虹艳,梁靓,庞娇.临汾市农业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与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0(5):432-435.
[10] 王关禄,李淑筠,沙弘吾.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与应用—北京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特点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1986:421-431.
[11] 刘铮.中国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A].硫镁和微量元素在作物营养平衡中的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213-222.
[12] 刘铮.微量元素的农业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13] 余存组,彭林,刘耀宏,等.黄土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微肥效应[J].土壤学报,1991(28)3:317-326.
[14] 杨绍聪,吕艳玲,杨庆华,等.玉溪市耕作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J].土壤,2002,12:102-105.
[15] 张永娥,王瑞良,靳绍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5(5):35-37.
[16] 刘秀娣,李继云.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不同地貌单元关系的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地区卫辉市和辉县市为例[J].环境科学,1994,15(5):19-22.
[17] 宇万太,朱先进,周桦,等.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量元素变化与转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0,4(29):711-716.
[18] 李海峰,曾凡江,桂东伟,等.不同利用强度下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2,6(32):1803-1810.
[19] 袁文静,黄邵宁,罗明.深圳市蔬菜基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调查及施肥策略[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53-54,65.
[20] 袁忠华.水田土壤中铜、锌的迁移活性及其控制技术初步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21] 李志军,李平儒,史银光,等.长期施肥对关中塿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6):1456-1463.
[22] 朱静,黄标,孙维侠,等.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1-12.
[23] 杨丽娟,李天来,付时圭,等.长期施肥对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549-553.
[24] 卫宪周,孙建新.焦作市耕地中微量元素锰、锌、硼、钼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正相关性初探[J].河南农业,2015,8: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