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飞,武丽梅,陈礼春,等.基于GIS的全国近6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6(455):74-78. 
[2]	郝振纯,孙乐强.我国1961—2009年气温变化规律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595-601. 
[3]	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17-727. 
[4]	鄂崇毅,侯光良,吴成,等.柴达木盆地近50年气温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0):94-99. 
[5]	梅朵,高原,马艳.西宁市气温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3,31(1):100-106. 
[6]	杜军.西藏高原近40年的气温变化[J].地理学报,2001,56(6):682-690. 
[7]	胡永宁,王林和,张国盛,等.毛乌素沙地1969—2009年主要气候因子时间序列小波分析[J].中国沙漠,2013,33(2):390-395. 
[8]	高学芹.潍坊市1955—2014年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204-208. 
[9]	吴杨洁,李楠,袁金国.基于SPOT—VGT的承德地区NDVI变化及其气候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03-212. 
[10]	王楠,李栋梁,张杰.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0,28(3):265-269. 
[11]	汪青春,秦宁生,唐玉红,等.青海高原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特征[J].干旱区研究,2007,24(2):234-239. 
[12]	戴升,申红艳,李林,等.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1):211-220. 
[13]	肖莲桂,石明章,祁栋林,等.1961—2014年青海湖上游气温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95-100. 
[14]	张磊,潘婕,等.近51年山东临沂市冷暖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239-245. 
[15]	李林,申红艳,李红梅,等.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的区域显著性及其成因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4):641-650. 
[16]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3-66. 
[17]	董李丽,李清泉,丁一汇.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春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2015,10:1177-1189. 
[18]	张焕平,张占峰,汪青春,等.近40年青海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2):141-152. 
[19]	李生辰,徐亮,郭英香.近34年青藏高原年气温变化[J].中国沙漠,2006,26(1):27-34. 
[20]	吴洪宝,吴蕾.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30-232. 
[21]	建军,余锦华,达琼.近3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0 cm地温的分布和变化特征[J].气象,2006:32(2):6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