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伟权.1989年国内外对虾养殖发展状况[J].海洋科学,1991(2):27-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司.中国渔业统计四十年(1949—1988)[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62.
[3] 刘身利.中国渔业统计汇编(1989—1993)[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06-1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汇编(1994—1998)[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99.
[5]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99—2014)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014.
[6] 全国渔业经济研究会.中国渔业经济(1949—1983)[Z].1984.
[7] 崔禾.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水产,2006(4):14-17.
[8] 张立修,毕定邦.浙江当代渔业史[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9-152.
[9]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水产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545-547.
[10] 于岩廷.世界对虾养殖现状[J].世界农业,1992(12):35-37.
[11] 赖秋明.我国对虾养殖进程及养殖模式演变[J].海洋与渔业,2009(6):37-40.
[12] 高雅,吴晨.广东省对虾工厂养殖模式成本效益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5):56-66.
[13] 易湘茜,孙恢礼.凡纳滨对虾养成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J].轻工科技,2014(2):126-128.
[14] 孔杰,张庆文,王继文等.中国对虾抗病品种的选育[A].徐忠法,于东坪.全国水产养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水产专刊,2003:80-83.
[15] 陈晓汉.中国对虾育种现状与发展方向[EB/OL]. http://www.fishfirst.cn/forum-200-1.html,2015-05-27/2015-07-16.
[16] 何建国.对虾白斑综合症和肝胰腺坏死症生态防控技术[EB/OL].http://www.shuichan.cc/forum_view-44-36069.html,2015-05-27/2015-07-16.
[17] 张家明,刘志昕.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2(3):22-27.
[18] 郑天论,王国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进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57-61.
[19] 何建国,莫福.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暴发流行与传播途径、气候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水产,1999(7):34-37,41.
[20] 黄倢.对虾养殖疫病及其生物安保控制策略[EB/OL]. http://www.fishfirst.cn/thread-38427-1-1.html, 2015-05-27/2015-07-16.
[21] 王大鹏,韦嫔媛,赵永贞,等.对虾肝胰腺坏死性细菌的研究进展[J].海洋湖沼通报,2009(3):39-45.
[22] 文国樑,曹煜成,徐煜,等.养殖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5(11):118-123.
[23]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防控技术[J].海洋与渔业,2014(5):60-64.
[24] NACA. Report of the Asia Pacific emergency reg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emerging shrimp disease:EMS/AHPNS[R]. Bangkok,Thailand: PMID,2012.
[25] 陈四清,于东祥.对虾养殖饲料与营养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2(6):24-26.
[26] 王彩理,刘丛力,滕瑜.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及饲料配制[J].天津水产,2008(3):7-12.
[27] 林少青,曾瑞秋.对虾的营养需求[J].饲料工业,2006(20):28-31.
[28] 苗玉涛,王维娜,王安利,胡俊荣.斑节对虾的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5):207-210.
[29] 王军霞,王维娜,王亚斌,孙磊,王安利.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J].海洋通报,2003(l0):78-85.
[30] 罗莉,周初霞.中国对虾的营养需求[J].饲料世界,2004(5):119-120.
[31]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及饲料加工技术要点[J].广东饲料,2009(8):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