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跃军, 黎德福. 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6):5-14. [2]郝海广, 李秀彬, 张惠远,等. 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地边际化的驱动作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3). [3]李涛, 石磊, 马中. 环境税开征背景下我国污水排污费政策分析与评估[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9):20-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录)[C].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 2006. [5]陆文涛, 赵玉杰. 生态补偿机制在农村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28(6):82-85. [6]王乐意. 新环保法实施渐近 化肥企业主动加强治污技改[J]. 化工管理, 2014(28). [7]邓晓兰, 王赟杰. 绿化税制结构:完善能源资源环境税体系[J]. 现代经济探讨, 2012(8):60-63. [8]王光宇, 姚升,等.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探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5):40-44. [9]陈工, 邓逸群. 我国环境税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个体异质性OLG模型[J]. 当代财经, 2015(8):26-36. [10]杨志勇. 税收理论的发展研究:公平视角[J]. 税务研究, 2016(1):21-26. [11]李宝刚, 谭超等.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4):193-194. [12]罗捍东, 丁丹. 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估计与分析——基于Barro内生增长理论与动态规划最优增长模型[C]. 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 2015. [13]杨鹃, 付京亚. 我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环境效应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4):89-91. [14]苏明, 邢丽, 许文,等. 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若干看法与政策建议[J]. 财政研究, 2016(1):38-45. [15]崔景华, 李浩研. 碳税与能源税之制度协调模式分析[J]. 税务研究, 2012(2):52-55. [16]胡胜蓝. 我国资源税税率方案研究[D]. 暨南大学, 2012. [17]谢明, 张书连. 试论政策评估的焦点及其标准[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5(3):75-80. [18]郑雪梅. 从欧盟国家的实践看我国碳税的引入路径[J]. 中国财政, 2010(5):72-74. [19]燕兴胜, 尹华北. 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上规制失效的经济分析[J]. 天中学刊, 2007, 22(1):47-49. [20]曹树青. 环境污染转嫁的几个基本问题--污染转嫁的概念、途径、本质及法律控制[J]. 皖西学院学报, 2003, 19(1):5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