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翟盘茂,刘静.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9):55-63. [2]王春乙,王石立,霍治国等.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05,63(5):659-671. [3]唐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54-9362. [4]史培军,王静爱,谢云,等.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3):197-203. [5]辛吉武,许向春.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2007,22(3):85-89. [6]俞小鼎,周小刚,王秀明.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J].气象学报,2012,70(3):311-337. [7]郑永光,张小玲,周庆亮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J].气象,2010,36[7]:33-42. [8]孙继松,陶祖钰.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气象,2012,38[2]:164-173 [9]谢萍;周金莲.2012年湖北省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预警服务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26(6):426-429. [10]张沛源,杨洪平,胡绍萍.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中的应用[J],气象,2008,34(1):3-11. [11]张克杰,赵青松,张华.皖江一次大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J],气象科技,2013,41(6):1101-1108. [12]王芬,李腹广.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探测算法评估及检验改进[J],气象科技,2009,37(3):345-348. [13]俞小鼎.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J].暴雨灾害,2013,32(3):202-209 [14]谢玉静等.“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比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3,30(3):30-32. [15]应冬梅,许爱华,黄祖辉,等.江西冰雹、大风与短时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对比分析[J].气象,2007,33(3):48-53. [16]俞小鼎,姚秀萍,熊廷南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17]付双喜,安林,康凤琴,等.VIL在识别冰雹云中的应用及估测误差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6):81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