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玉人,陈继光,王建华,等. 黑龙江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为害报失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 6) :7-9. [2] 王一琳,王丽艳.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三江水稻潜叶蝇发生预警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6, (5) : 63- 65. [3] 周柏明,孟祥伟,柳金来,等.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 35-37. [4] 丁铁.模糊识别方法在水稻潜叶蝇预报中的应用[J].黑龙江气象,2002, (1) :17-18. [5] 何海军. 寒地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J].北方水稻,2012, 42(5):55-63. [6] 李晓光,王晓蔷,董本春,等.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水稻潜叶蝇调查[J]. 北方水稻,2013, 43(5):37-38. [7] 李晓光,王晓蔷,董本春,等.利用黄色诱虫板防治水稻潜叶蝇试验研究[J]. 北方水稻,2015, 45(5):43-44. [8] 刘伟,张荣昌,付久才,等. 播期对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8): 35- 38 [9] 黄春艳,张匀华,商世吉,等. 黑龙江稻区稻瘟病流行趋势预测数学模型研究[J].植物保护, 1994,21(2):8-11. [10] 陈士花,吴兴泉,杜春梅,等.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流行预测方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27(4):89-91. [11] 杜中芳,张波,马倩,等.微山县保护地番茄晚疫病发生预测流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吉林蔬菜,2008,02:58-59. [12] 葛昕,白谦,杨洋,等. 盘锦稻区水稻潜叶蝇发生与产量损失的关系[J].北方水稻,2015,45(3):38-40. [13] 阎晗,于英杰,赵国林,等.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盐碱地利用,1995, (4):30-31. [14] 何海军,纪伟波,赵松涛,等.水稻潜叶蝇对不同颜色的趋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128-151. [15] 苍安平.寒地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水稻,2014,4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