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帅,杜春英,于成龙,等.黑龙江省农业与气候[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2012:5-30. [2] 马广鹏.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J].中国马铃薯,2012,26(4):247-250. [3] 郭玉锋,龙江雨,仲伟锋等.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10,24(4):252-254. [4] 孙玉亭,祖世亨,曹英,等.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150-162. [5] 杜春英, 宫丽娟, 张志国, 等.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2): 242-252. [6] 杜春英,姜丽霞,李秀芬,等.寒地水稻冷害监测预警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12. [7] 李帅,杜春英,姜丽霞,等.黑龙江农业气象应用服务手册[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2013:2. [8] 雷秋良,徐建文,姜帅,等.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11): 205-209. [9] 余卫东,赵国强,陈怀亮,等.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2007,28(1): 9-12. [10] 李秀芬,马树庆,宫丽娟等.基于WOFOST 的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适宜度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1):43-49. [11] 马树庆.气候变化对东北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对策[J].气象学报, 1996,54(4): 484-492. [12] 王柳, 熊伟, 温小乐, 等.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J]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21): 138-146. [13] 李秀芬,赵慧颖,朱海霞等.黑龙江省玉米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伺候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8):2561-2570. [14] 孙彦坤,田宝星,高见等.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11):44-49. [15] 纪瑞鹏,张玉书,姜丽霞,等.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2,31(2): 290-298. [16] 赵秀兰.近50 年气候变化对东北农业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9):144-149. [17] 陈 红, 张丽娟, 李文亮, 等. 黑龙江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介与区划研究[J]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3): 245-248. [18] 金林雪,李云鹏,李丹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马铃薯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性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1):38-48. [19] 宋学锋,,侯 琼.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35-38. [20] 姚玉璧,邓振镛,王润元等.气候暖干化对甘肃马铃薯生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3):16-20. [21] 姚玉璧,张秀云,王润元等.西北温凉半湿润区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甘肃岷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0,30(1):100-108. [22] 池再香,杜正静,杨再禹等.贵州西部马铃薯生育期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2,33(3):417-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