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8):44-52.
[2] 余骁.滨江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5):12-14.
[3] 华俊,斯国新,吴秀娟.关于村级股份制改革的调查分析——以萧山区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08(9):36-37.
[4] 赵建绅.实行股份制农业改革的探讨——基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96-9698,9728.
[5] 贾春梅,葛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基于1992—2009年佛山四市(区)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8-65.
[6] 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 2006(8):47-55.
[8] 蒋占峰.农地股份合作制变革与农民增收[J].理论导刊,2004(7): 21-23.
[9] 潘长胜,李明.江苏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4(11):43-46.
[10] 尹成杰.农民持续增收动力: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相结合[J].中国农村经济,2006(1):4-10.
[11] 蒋占峰.简析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增收绩效[J].安徽农业科学,2005 (8):1540-1541.
[12] 王静娟,马洪斌.股份合作制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J].市场经济研究,2003(5):75-77.
[13] 马迅.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法律问题初探[J].法律与社会,2012 (1):215-216.
[14] 罗叶.论中国特色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兼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物权化向资本化的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9(6):39-43.
[15] 陈淼峰,陈龙乾,周天建.农地股份经营的优势及其实现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37.
[16] 许义富.推进股份合作发展高效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7(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