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力,曹树青,戴新宾,等.光强对烟草光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0,6(4):17-20.
[2] 翁晓燕,蒋德安.生态因子对水稻 Rubisco和光合日变化的调节[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4):387-391.
[3] 吕晓静.环境因素对辣木光合作用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30-33.
[4] 金则新,柯世省.云锦杜鹃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J].植物研究, 2004,24(4):447-452.
[5] 靳甜甜,傅伯杰,刘国华,等.不同坡位沙棘光合日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因子[J].生态学报,2011,31(7):1783-1793.
[6] 邵玺文,韩梅,韩忠明,等.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9,29(3):1470-1477.
[7] 刘国顺,乔新荣,王芳,等.光照强度对烤烟光合特性及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9):1833-1837.
[8] 赵铭钦,赵进恒,张迪,等.保水剂对烤烟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265-1273.
[9] 何文兴,易津,李洪梅.根茎禾草乳熟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比较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2):205-209.
[10] 于强.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8-45.
[11] 王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12] 袁志发,周静芋,郭满才,等.决策系数——通径分析中的决策指标[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133-135.
[13] 何平.温室效应与植物光合作用——大气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机理影响的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2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