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勤忠,林菲,马淑杰,等.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601-1615.
[2] 曹正明,况浩池,罗俊清,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改良‘沪恢602’稻瘟病抗性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66-70.
[3] 王宝华,鲁国东,林伟明,等.稻瘟病无毒基因 Avr-Pi1、 Avr-Pi2 和Avr-Pi4a 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J].遗传学报,2002,29(9):820- 823.
[4] 范宏环.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5] 周亮.抗稻瘟病基因 Pigm共分离的分子标记研究及杂交材料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 梁毅,杨婷婷,谭令辞,等.水稻广谱抗瘟基因Pigm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J].杂交水稻,2013,28(4):63-68.
[7] 何祖华,邓一文,朱旭东,等.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标记[P].中国专利:CN102633870A,2012-08-15.
[8] 邓一文.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
[9] 邓一文.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D].上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8.
[10] 于苗苗,戴正元,潘存红,等.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和Pi2的抗谱差异及与 Pi1 的互作效应[EB/OL]. http://www.cnki.net/kcms/ detail/11.1809.S.20130812.1751.021.html,2013-08-02.
[11] 周雪松.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规律及含有抗病基因pigm鉴定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2] 贺治洲.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水稻R288后的性状变异及配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13] 官华忠,陈志伟,潘润森,等.通过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改良优质水稻保持系金山B-1的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06,4(1):49-53.
[14] 江南,刘雄伦,戴良英,等.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70-275.
[15] 王彤彤.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2):142-145.
[16] 秦延春,吴伟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园艺与种苗,2012(10):55-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