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广鹏, 张颖.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 2013, 32(1):20-23 [2]尹婵, 魏晓奕, 李积华, 等.天然植物纤维素的改性技术及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 2012, 15(39):17-19 [3]姚 穆, 孙润军, 陈美玉, 等.植物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的开发和利用[J].精细工, 2009, 26(10):937-941 [4]毕于运, 王红彦, 王道龙, 等.中国稻草资源量估算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5):137-143 [5] 郝素琴, 刘艳.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1):65-67.[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1):65-67 [6] 王立华, 王永利, 赵晓胜, 等.秸秆纤维素提取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20):130-134 [7]李春光, 周伟铎, 田魏, 等.甘蔗渣纤维素提取及木质素与半纤维素脱除工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4):316-320 [8] 许颖, 韩洪玲, 王金凤.二种测定纤维素含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黑龙江粮食, 2002, 0(3):41-46 [9]王林风, 程远超.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含量[J].化学研究, 2011, 22(4):52-55 [10]张云菲, 闫立峰.过氧酸体系提取小麦秸秆中纤维素及其水溶液的制备[J].高分子通报, 2010, 23(5):32-36 [11] A Oloyede, P Groombridge.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 heat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J].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0, 100(1):63-67 [12]of wood[J].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0, 100(1): 67-73. [13]唐杰斌, 陈克复, 徐峻, 等.龙须草纤维素的分离与结构表征[J].化工学报, 2011, 6(6):1742-1748 [14] X H 波钦诺克.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荆家海, 丁钟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 [15] 邬明义.植物纤维化学[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7. [16]邓宇, 冯建敏.微波强化在植物纤维漂白中的应用研究[J].印染助剂, 2005, 22(7):31-33 [17]赵莉, 孙红文, 何娜.水稻秸秆主要组分的提取及其对芘的吸附作用[J].环境科学, 2010, 31(6):1575-1580 [18] Gupta, S., R.N. Madan, M.C. Bans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inus caribaea hemicellulose [19]Tappi journal(USA), 1987. [20]王永忠, 冉尧, 陈蓉, 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稻草秸秆固态酶解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1):225-231 [21]唐丽荣, 黄彪, 李玉华, 等.纳米纤维素超微结构的表征和分析[J].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0, 44(2):1-4 [22] 吴晶晶, 李小保, 叶菊娣, 等.碱预处理对大麻秆浆纤维素性质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5):96-100 [23]:96-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