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康云.俄罗斯的家庭农场[J].世界农业,2001(12):24-26. 
[2]	黎东升,曾令香.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5-8. 
[3]	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39-43. 
[4]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5]	党国英.家庭农场应避免急于求成[N].人民日报,2013-2-19(5). 
[6]	杜志雄,王新志.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合作经济,2013(8):35-39. 
[7]	郑宇洁.家庭农场:探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J].国土资源导刊,2013(7):21-23. 
[8]	郭正模.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土地集中与流转机制构建[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6):106-109. 
[9]	袁赛男.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路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的比较[J].长白学刊,2013(4):92-97. 
[10]	许经勇.从家庭均田承包到家庭农场的演变[J].学习论坛,2013,29(11):34-37. 
[11]	胡书东.家庭家场:经济发展较成熟地区农业的出路[J].经济研究,1996(5):65-70. 
[12]	伍开群.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J].经济纵横,2013(6):65-69. 
[13]	陈纪平.家庭农场抑或企业化——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8(3):43-48. 
[14]	王铁,寇垠.农业经营组织变迁与要素供给条件优化——对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制度环境条件[J].学习与实践,2013(8):14-21. 
[15]	杨成林,屈书恒.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动力渐成与运行机理[J].改革,2013(9):82-89. 
[16]	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3-48. 
[17]	王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4(2):39-48. 
[18]	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	源与环境,2009,19(1):37-40. 
[19]	肖斌,付小红.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若干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3(10):41-47. 
[20]	大力发展和办好职工家庭农场[J].中国农垦,1984(10):5-8. 
[21]	郭书田,雷宇新,石红莲.有关家庭农场几个问题的研究[J].国营农场经济研究资料,1984(12):2-10. 
[22]	王水清.关于家庭农场的规模与效益问题初探[J].宁夏社会科学,1985(2):65-69. 
[23]	汪春舫,王德山.关于家庭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关系的调查研究[J].国营农场经济研究资料,1986(6):24-27. 
[24]	贾大明.家庭农场:贡献不小,问题不少[J].中国国情国力,1999(6):19-20. 
[25]	彭剑良,尚启君.确定合理土地承包期与完善农垦家庭农场经营体制研究[J].中国农垦经济,2001(12):31-35. 
[26]	邹汇风,石恂如,张俊仁.昆山县陆杨乡四十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分析[J].经济研究,1986(6):69-73. 
[27]	张清杰.独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初探[J].学术交流,1988(2):66-70. 
[28]	顾海英.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3(12):56-62. 
[29]	刘守英.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2013(10):7-12. 
[30]	朱立志.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打造良好的软环境[J].中国农业信息,2013:19-20. 
[31]	黄延廷.从台湾地区现代农户的形成实践,谈大陆家庭农场的发展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3(8):22-28. 
[32]	刘运梓、宋养琰.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大量存在的原因[J].学习与思考,1984(1):56-60. 
[33]	田桂山.美国家庭农场的形成及其收入比较[J].世界农业,2013(10):46-48. 
[34]	梁涛.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10-15. 
[35]	刘泰尘.美国家庭农场小议[J].世界农业,1987(7):19-20. 
[36]	洪民荣.美国农场家庭收入:经验、问题与政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5(8):73-80. 
[37]	楚国良.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3(6):55-57. 
[38]	秦其明,宋国青.澳大利亚的家庭农场[J].农业经济问题,1984(8):57-61. 
[39]	农业部农垦培训考察团.加拿大现代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培训考察报告[J].中国农垦经济,2004(4):38-44. 
[40]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的两大难题[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8):51. 
[41]	生秀东.家庭农场与兼业农户:专业化和兼业化的冲突[J].区域经济评论,2013(6):109-112. 
[42]	张照新,张海阳.家庭农场发展对策[J].农村经营管理,2013(4):19-21. 
[43]	陈锡文.发展家庭农场不能硬赶农民走[N].南方都市报,2013-6-11. 
[44]	黄祖辉.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J].国土资源导刊,2013(7):23-24. 
[45]	刘向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10):31-37. 
[46]	许兆春.家庭农场的困境与金融支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8):105-107. 
[47]	刘雪梅.我国家庭农场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13(10):103-106. 
[48]	罗必良,李玉勤.农业经营制度:制度底线、性质辨别与创新空间——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4(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