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逢锦彩.日、美、法现代农业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14-15. 
[2]	袁银兰.菏泽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5. 
[3]	王耀华.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J].商场现代化,2005(10):287. 
[4]	石元春.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6):7-10. 
[5]	王洋,李东波,齐晓宁.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特征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157-160. 
[6]	谢学军,王永清.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9(11):243-245. 
[7]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和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504-507. 
[8]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与实证分析[J].中国统计,2004(2):55-58. 
[9]	刘超,朱满德,周娅莎.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4): 28-32. 
[10]	蒋和平,辛岭.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6):25-27. 
[11]	关海玲,宋世琼.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生产力研究,2013(6):33-36,96. 
[12]	赵锋.广西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5):10-15. 
[13]	李芸,张安明.基于AHP法的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41-46 
[14]	王庆锋,鲍小明.宁夏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5):77-79,81. 
[15]	潘方勇.成都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71-74. 
[16]	郭强,陈东梅.四川现代农业进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60-5962. 
[17]	杨万江,徐星明.农业现代化测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