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彩云,李少昆,柏军华,等.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品种积温需求及利用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37-2342.
[2]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等.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27-131.
[3] 郑洪建,董树亭,郭玉秋,等.生态因素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2,17(1):15-29.
[4]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等.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8):1585-15.
[5] 杨志跃.山西玉米种植区划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03):223-227.
[6] 杨锦忠,崔福柱,郝建平,等.基于GIS的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J].山西农业科学,2014,1:57-59.
[7]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对山西省玉米未来育种的思考[J].中国种业,2009(11):27-28.
[8] 陈亮,史振声,李凤海,等.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J].种子,2010,29(5):68-70.
[9] 徐桂玲,郝建平,刘克治,等.山西省玉米种植生态区划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0,03:56-58.
[10] 尹会圆,张远想,李英俊,等.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种业,2012,12:46-47.
[11] 王磊,李尚中,赵刚,等.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45-47.
[12] 罗湘宁,许志斌.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926-14927,14932.
[13] 陈学求,张健,魏炳武,等.吉林省农业生态区与玉米生态育种目标的探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3):19-22.
[14]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等.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6,4(4)43-46.
[15] 白彩云,李少昆,柏军华,等.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品种积温需求及利用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37-2342.
[16] 黄瑞冬,李广权.玉米株高整齐度及其测定方法的比较[J].玉米科学1995,3(2):61-63.
[17] 王磊,李尚中,赵刚,等.干旱地区玉米产量性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45-47.
[18] 尹会圆,张远想,李英俊,等.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种业,2012,12:46-47.
[19] 黄瑞冬,李广权.玉米株高整齐度及其测定方法的比较[J].玉米科学,1995,3(2):61-63.
[20] 杨锦忠,张洪生,杜金哲.玉米产量-密度关系年代演化趋势的Mrta 分析[J].作物学报,2013,39(3):515-519.
[21] 罗湘宁,许志斌.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926-14927,14932.
[22] 陈亮,史振声,李凤海,等.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J].种子,2010,29(5):68-70.
[23]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等.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27-131.
[24] 樊智翔,安伟,马海林,等.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晋单80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49-1251.
[25] 王建军,张建宏,冯莉赟,等.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36-38.
[26] 陈朝辉,王安乐,吴翠翠,等.耐热高产玉米品种晋单56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11-413.
[27]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等.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17-19.
[28] 唐丽媛,李从锋,马玮,等.渐密种植条件下玉米植株形态及其相关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2,8(8):1529-1537.
[29] 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等.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