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等.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12):1031-1040.
[2] 陈百明.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J].自然资源,1997,25(2):31-36.
[3] 史培军,潘耀忠,陈晋,等.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4):293-299.
[4]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5):464-473.
[5] 乌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19(1):42-52.
[6] 肖笃宁,李秀珍,髙峻,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9-160.
[7] 郑新奇,付梅臣,姚慧,等.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5.
[8] 邱海军,曹明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黄龙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1):126-129.
[9]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21-125.
[10] 周秋文,苏维词,陈书卿.基于景观指数和马尔科夫模型的铜梁县土地利用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770-775.
[11] 刘春,奚长元.面向土地利用现状的GIS空间数据库构筑[J].测绘通报,1999,4:20-22.
[12] 刘春,李乔,刘妙龙,等.基于1:1000数字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数字成图[J].中国土地科学,1999,13(1):42-44.
[13] 邵飞,刘峰,张继贤,等.苏州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6,2:122-124.
[14] 梅荣,阿如旱,田恩来.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0-46.
[15] 杨霏,周启刚,张晓媛,等.基于ArcGIS和FRAGSTATS的重庆市长寿区景观格局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2):95-99.
[16] 王鸿.北屯市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格局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4:37-40.
[17] 封娇.基于CA_Markov模型的老河口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25-26.
[18]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等.Arcgis支持下的农牧交错地带县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以甘肃省康乐县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1):117-124.
[19] 谭少华,倪绍祥,赵万民.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5):50-54.
[20] 张芬,吴泉源,张辉,等.基于RS和GIS的城乡结合部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82-5385,5656.
[21] 柴宏博,杨山.2001—2008年无锡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人文地理,2012,27(4):94-97.
[22] 韩宗祎.基于MODIS数据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25-36.
[23] 张芬.基于RS和GIS的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及模拟预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41-44.
[24] 胡光印,董治宝,王文丽,等.近30a玛曲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J].中国沙漠,2009(3):457-462.
[25] 刘曦,牟凤云,林孝松,等.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