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蕾,许国庆,刘培斌,等.蚜虫生物学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2):3204-3206.
[2] 黄晓磊,乔格侠.蚜虫学研究现状与学科发展趋势[J].昆虫学报,2006,49(6):1017-1026.
[3] 武宇鹏,李友莲.蚜虫防治技术与研究应用新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3,31(2):64-68.
[4] 过七根,周瑶敏.蚜虫防治研究新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90-91.
[5] 李伟,宣维健,王红托,等.我国大陆寄生蚜虫的病原真菌[J].昆虫知识,2005,42(1):31-35.
[6] 黄刚,徐明勇,钱凤英,等.白僵菌对烟蚜的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 20528-20529.
[7] 杨斌,王晓波,何美军.玫烟色拟青霉代谢产物对烟蚜的毒杀活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38-41.
[8] 唐平华,陈国平,朱明库,等.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3,39(2): 5-12.
[9] 陈巍巍,冯明光.玫烟色拟青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昆虫天敌,1999,21(3):140-144.
[10] 武觐文,王德祥.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3)[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203-210.
[11] 徐伟松,胡美英,钟国华,等.几种拟青霉代谢产物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3,(5):45-48.
[12] 徐伟松,钟国华,李畅方,等.两种拟青霉菌提取物对菜蚜的控制作用[J].植物保护,2007,33(6):35-38.
[13] 张仙红,嵇能焕.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1):24-26.
[14] 黄振,任顺祥,黎崇军.玫烟色拟青霉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1):40-44.
[15] 王清海,万平平,黄玉杰,等.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学,2005,18(4):37-41.
[16] 张艳璇,季洁,林坚贞,等.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73-77.
[17] 张艳璇,林坚贞,季洁,等.胡瓜钝绥螨控制柑桔害螨研究[J].植物保护,2003,29(5):31-33.
[18] 张艳璇,王福堂,季洁,等.胡瓜钝绥螨对香梨害螨控制作用的评价及其应用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518-524.
[19] 邓建华,吴兴富,庄辉,等.两种拟青霉菌对烟蚜感染作用试验[J].烟草科技,2005,3:46-48.
[20] 孙莉,张艳璇,赵玲玲,等.白僵菌与玫烟色拟青霉菌两菌株防控烟粉虱若虫的潜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增刊):225-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