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冬梅,姜春霞,陈琼,等.应对越区种植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27):82-87.
[2] 于天江,董玲,赵国发,曲淑艳,金益,朱丽娟.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07):75-79.
[3] 陈亮,史振声,李凤海,等.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J].种子,2010(05):68-71.
[4] 姚永祥,王孝杰,于兵,等.辽宁三点不同熟期主栽玉米品种的产量比较[J].中国种业,2012(10):57-59.
[5] 王晓慧,张磊,刘双利,等.不同熟期春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4(18):3557-3565.
[6] 孙甜田,范作伟,刘淑霞,等.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227.
[7] 张冬梅,张伟,刘恩科,等.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12):1449-1458.
[8] 贺娇姣.不同氮磷钾配比的控释肥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9] 王春虎,杨文平.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09):305-308.
[10] 张谋草,赵玮,邓振镛,等.分期播种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33):28-33.
[11] 曹庆军,杨粉团,陈喜凤,等.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05):71-75.
[12] 罗海波.分次施肥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3(05):39-45.
[13] 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等.辽宁地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优势性分析[J].中国种业,2010(12):55-57.
[14] 王磊,樊廷录,王勇,等.气候变暖情况下播期对陇东旱塬春玉米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05):94-99.
[15] 魏育国,蒋菊芳,王鹤龄,等.内陆河流域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土壤温度及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09):186-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