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泽洲,王勇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陕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陕西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40-245. [3]雷文艳,韩唐则.吕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中国园艺文摘[J].2012,(5):46-48,63. [4]张凌云.秋季连阴雨对红枣裂果影响及对策[J].陕西气象,2009,(2):46-48. [5]郝永平, 李淑华,王君娥,等.临县红枣种植气象条件分析[J].山西气象,2003,(4):22-23,27. [6]韩唐则,王荣.吕梁红枣裂果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0,(11):166-167,189. [7]屈志成.陕北有机红枣园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2008,(4):91-93. [8]同金侠,李新岗,,郭 鹏,等.中阳木枣的优树选择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 21( 6): 1233 — 1236. [9]汪 星,朱德兰,杨荣慧,等.陕北山地红枣抗裂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1,28(1):82-85. [10]白文平.红枣裂果原因及防治栽培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7,(1):53-54. [11]吴国林,杨俊强,王小原.红枣优良品种( 系) 抗裂性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86-89. [12]刘光生 陈红凤 韩惠娟,等.吕梁冷凉山区红枣早熟矮干低冠栽培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9, 37 (11):13-14. [13]杜 巍,李新岗,王长柱,等.枣裂果机制研究[J]. 果 树 学 报,2012,29(3):374-381. [14]李新岗,同金霞,王鸿哲,等.陕北地区中阳木枣生态适应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2):13-18. [15]李新岗,黄 建,高文海.我国制干枣优生区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6):620-625. [16]党维勤.黄土丘陵沟壑区红枣适宜性评价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08,(8):53-57,76. [17]郭兆夏,郭 新,屈振江,等. GIS支持下的陕北制干红枣气候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400-404. [18]李新岗,黄 建,宋世德,等.影响陕北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因子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38-42. [19]程德瑜,高安,古建泉.农业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20-223. [20]郭兆夏,符昱,王军等.陕西苹果主产区日最低(最高)气温的空间插值[J].陕西气象,2008,(5):24-26. [21]谢云峰,张树文,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复杂地形下的黑龙江平均气温空间插值[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205-211. [22]王智,吴友均,梁凤超,等.新疆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3):331-337. [23]郭兆夏,李星敏,朱琳,等.基于GIS的陕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增1):121-123. [24]中国农林作物气候区划协作组.中国农林作物气候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174-184. [25]梁轶,李星敏,周辉,等.陕西油菜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1:)50-57. [26]白会章.佳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81-382. [27]雷文艳,韩唐则.吕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2,(5):46-48,63. [28]刘庆龙,黄延安,高晓媚,等.清涧县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11,(1):71 - 73 , 79. [29]张世延.延川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2012,(3):70-71,77. [30]王建利 佳县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12,(2):81-83. [31]周运刚,张 静,郑新疆.红枣裂果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12, 24( 7):25-27. [32]汪星,朱德兰,权金娥,等.红枣裂果的药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6):142-146,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