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鸣.现代育种学的发展(第一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7~44,72~97 2 孙来彦.核技术及其农业应用[J].农业情报研究,1992,(2):16~22 3 李培夫.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进展[J].新疆农垦科学,2000,(1):1~3 4 郝丽珍,等.激光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2,11(2):149~154 5 王侠礼.航天育种的成就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81~782 6 王俊敏,等.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核农学报.2004,18(4):252~256 7 余增亮,等.离子注入生物学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21(3):221~225 8 李培夫.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新进展[J].新疆农垦科学,2000,(3):1~4 9 陈志贤,等.棉花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展望[J].山西棉花,1998,(2):23~28 10 孙国风.日本农业生物技术[J].世界农业,1997,(6):46~48 11 刘新本.植物细胞融合研究[J].世界农业,1994,(3):29~31 12 安成立,等.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分析[J].现代种业,2005,(1):4~5 13 张启发. 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05,(2):4~7 14 刘昭军.大豆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及育种应用[J].大豆科学,2004,23(4):301~305 15 王德平,等.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5):7~10 16 宋天俊,等.转基因抗虫棉发展现状及产业化[J].农业科技通讯,2004,(9):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