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超,毕君.金属矿山废弃地类型划分与生态退化特征[J].环境保护科学,2012,01(2):82-88.
[2] 朱红霞,张家洋,朱晓勇.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技术方案设计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2,13(2):115-117.
[3] 李明顺,唐绍清,张杏辉,等.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践与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32(4):16-19.
[4] 薛生国,周菲,叶晟,等.金属尾矿废弃地植物稳定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8):101-104.
[5] 温庆忠.废弃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法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8,04(2):52-54.
[6] 包维楷,刘照光,刘庆.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3(1):44-45.
[7] 方华,林建平,莫江明.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J].生态环境,2006,15(3):654-658.
[8] 包志毅,陈波.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技术[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160-163,199.
[9] 王英辉,陈学军.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J].金属矿山,2007(6):4-7.
[10] 吴欢,周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增刊):32-35.
[11] 王琼,辜再元,周连碧.废弃采石场景观设计与植被恢复研究[J].中国矿业,2010,06(1):75-77.
[12] 朱海俊,陈征宙,余小奎.某废弃采石场的边坡治理与景观设计探讨[J].金属矿山,2006(5):63-65.
[13] 沈刚,李香梅,赵艳.矿山植被恢复演替研究进展[J].现代矿业,2010,10(1):108-112.
[14] 李永庚,蒋高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1):95-100.
[15] 牛星,蒙仲举,高永,等.伊敏露天煤矿排土场自然恢复植被群落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01(3):65-72.
[16] 刘世忠,夏汉平,孔国辉,等.茂名北排油页岩废渣场的土壤与植被特性研究[J].生态科学,2002,21(1):25-29.
[17] 戈峰,刘向辉,潘卫东,等.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1,21(11):1790-1795.
[18] 阳承胜,蓝崇钰,束文圣.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土壤生物肥力[J].生态科学,2000,19(3):73-79.
[19] 李酉开,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20] 将燚,黄大勇,毛丹.广西粉单竹林的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调查[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3):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