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蔡美芳,李开明,谢丹平,等.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20):223-230. 
[3]	张海欧,韩霁昌,王欢元,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1):298-300,303. 
[4]	Zenteno M D C, de Freitas R C A, Fernandes R B A, et al. Sorption of cadmium in some soil amendments for in situ recovery of contaminated soils[J].Water,Air,& Soil Pollution,2013,224(2):1-9. 
[5]	薛祖源.国内土壤污染现状、特点和一些修复浅见[J].现代化工,2014,34(10):1-6. 
[6]	叶露,董丽娴,郑晓云,等.美国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分析与思考[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1):59-61. 
[7]	李秀悌,顾圣啸,郑文杰,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2):203-208. 
[8]	王玉军,刘存,周东美,等.客观地看待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建议[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8):1465-1473. 
[9]	史丹,吴仲斌.土壤污染防治中央财政支出:现状与建议[J].生态经济,2015,4(31):121-124. 
[10]	刘天蓉.《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正式实施8种污染行为将受处罚[J].纸和造纸,2016,35(2):65-66. 
[11]	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城乡结合部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土壤,2006,38(2):122-129. 
[12]	张颖,伍钧.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13]	邹明英,苑蓉,张宇,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2):160-163. 
[14]	周启星,宋玉芳.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	郝汉舟,陈同斌,靳孟贵,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 :816-824. 
[16]	陈浩,杨达源,金晓斌.石河子垦区耕地土壤污染问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2):186-192. 
[17]	杨勇,何艳明,栾景丽,等.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10):92-98. 
[18]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19]	李培军,刘宛,孙铁衍,等.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44-1548. 
[20]	杨国栋.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4):286-288. 
[21]	姜金华.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综述[J].广州化工,2012,40(14):11-13. 
[22]	朱雅兰.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06):1495-1499. 
[23]	丁真真.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其植物修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19-20. 
[24]	王海慧,郁恒福,罗瑛,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210-214. 
[25]	陈红艳,王继华.受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8):114-117. 
[26]	龙新宪,杨肖娥,倪吾钟.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57-762. 
[27]	刘沙沙,董家华,陈志良,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3-8135. 
[28]	李顺鹏,蒋建东.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土壤,2004,36 (6):577-58. 
[29]	董悦,刘晓群,李翠兰,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43-145. 
[30]	滕应,骆永明,李振高.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J].土壤,2007,39(4):497-502. 
[31]	姚喜军,张衍毓,王志勇,等.内蒙古污染土地修复模式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1):10951-10955. 
[32]	魏勃,刘康怀,覃羽雯,等.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18(2):21-24. 
[33]	黄铭洪,骆永明.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J].土壤学报,2003,40(2):161-169. 
[34]	叶艳妹,吴次芳,俞婧.农地整理中路沟渠生态化设计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931-1938. 
[35]	叶艳妹.可持续农地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36]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37]	崔芳,袁博.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及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41-345. 
[38]	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2009,21(2):557-565. 
[39]	吴次芳,宋戈.土地利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0]	张百灵,单晓燕,李希昆.我国土地污染问题及法律对策[J].绿色中国,2007(9):55-57. 
[41]	周启星,安婧,何康信.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与展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