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舜权,胡俏强,潘玖琴,等.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320-321,331. [2] 赵文明,孔令杰,陈艳萍,等.江苏省鲜食糯玉米品质性状育种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 2) :31-34. [3] 纪从亮.江苏鲜食玉米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15(8):26-28. [4] 陈艳萍,袁建华,孟庆长,等.优质高产早熟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方法研究[J].玉米科学,2011,19(6):45-48. [5]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2013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G].2013:165-167. [6]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2013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G].2012:177-179. [7] 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2013年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汇编[G].2013:187-189. [8] 刘萍.中国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与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D].扬州: 扬州大学,2007. [9] 库丽霞.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品质评价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8) : 127-131. [10] 宋雪皎,马兴林,关义新,等.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因素的研究.玉米科学,2005. 13 (1) :115-118. [11] 张凯迪.鲜食玉米籽粒皮渣率的差异及其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D].扬州: 扬州大学,2008.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524-2002: 糯玉米[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3] 王晓鸣,石洁,晋齐鸣,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4] 翟广谦,陈永欣,李彦良.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玉米科学,2000,8(3):90-92. [15] 李少昆,刘永红,李晓,等.南方地区甜、糯玉米田间种植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6] 刘萍,陆卫平,陆大雷.鲜食糯玉米品质差异及适宜采收指标的研究.玉米科学,2009,17(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