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生辰,巩远发,王田寿.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10,V29(2): 278-285. [2] 任余龙,杨文月,武学琴,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次大暴雨发生机制研究[J].干旱气象,2010,28(3):315-321. [3]谌芸,李强,李泽椿.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2006,V17(2): 98-103. [4] 田成娟,李静,刘雪梅.2011年8月13-15日青海省区域性大到暴雨过程成因分析[C].2011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18-125. [5] 田成娟,朱平,马琼.青藏高原东北部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V37(1)1-6. [6] 田成娟,魏国财,朱平,等.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V32(4):464-468. [7] 雷生国,赵维梅,马秀梅,等.青海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36-237. [8] 马元仓,张青梅,靳世强.“8.25”青海省东部罕见暴雨成因分析[C].2007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10-117. [9] 马元仓,徐亮,王希娟.青藏高原东部一次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分析[J].青海科技,2003(6):32-33. [10] 田成娟,朱平.青海省东北部地区“2010.7.6”短时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J].青海科技,2010(5):61-63. [11] 李昌玉,沈洁,冯蜀清.青海大通地区一次罕见的大到暴雨过程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5-59. [12] 王田寿,李生辰.青海短时强降水(强暴雨)特征分析[J].青海科技,2007(4):17-20. [13] 周春花,张驹.青藏高原东侧特殊地形对低层风场调整作用对比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V30(2):187-191. [14] 孙健康,武麦风,谢在发.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7,24(4):516-521. [15]张云惠,于碧馨,谭艳梅,等.乌鲁木齐一次极端暴雪时间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技, 2016,V44(3): 430-438. [16]佟彤,呼和浩特一次降雪漏报成因分析和预报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6,V42(3): 58-61. [17]杨舒楠,路乾雄,于超.一次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低层风场影响分析[J].气象, 2017,V43(1):21-33. [18] 万瑜,曹兴,窦新英,等.ECWMF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在乌鲁木齐东南大风中的释用[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4,,8(1):32-37. [19] 潘留杰,张宏芳,袁媛,等.基于T639细网格模式的陕西秋淋天气预报效果评估.气象与环境学报[J],2015,,V31(6):9-17. [20] 李渝平,王庆国,苏兆达.广西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位涡特征分析.气象研究与应用[J],2016,,V37(3):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