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洪程,王夫玉.中国水稻群体研究进展.中国水稻科学,2001,15(1):51~56 2 霍中洋,叶全宝,李华,等.水稻源库关系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72~77 3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等.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4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中国稻米,2005,(1):4~8 5 陶勤南.回归分析与回归设计.北京农业科学,1984,(专辑):94~125 6 邹应斌,黄见良,李合松,等.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国水稻科学,1998,12(增刊):4~8 7 苏祖芳,王辉斌,杜永林,等.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8,31(5):19~25 8 陈凤梅.早稻抛秧群体质量优化栽培技术的探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26~29 9 王美英.抛栽早稻生理指标及其群体结构研究.上海农业科技,2002,(1):25~27 10 陆敦.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对早稻塑盘旱秧抛栽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耕作与栽培,1998,(3):19~22. 11 徐世宏.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杂交水稻,1999,(4):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