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春裕. 中国东北盐渍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
[2] |
杨帆, 马红媛, 杨福, 等.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J]. 生态学报, 2016, 36(22):7054-7058.
|
[3] |
田长彦, 买文选, 赵振勇. 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J]. 生态学报, 2016, 36(22):7064-7068.
|
[4] |
杨富亿, 李秀军, 王志春, 等.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渔业模式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4):192-194.
|
[5] |
陈义群, 董元华.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生态环境, 2008, 17(3):1282-1289.
|
[6] |
熊汉琴, 王朝辉, 宰松梅. 保护地土壤质量障碍因素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26(3):136-140.
|
[7] |
张祎曼. 浅析中国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现状及修复对策[J]. 当代化工研究, 2018, 26(2):31-32.
|
[8] |
刘阳春, 何文寿, 何进智, 等. 盐碱地改良和利用研究进展[J]. 农业科学研究, 2007, 28(2):68-71.
|
[9] |
魏博娴. 中国盐碱土壤分布和成因分析[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2(6):27-28.
|
[10] |
安永清, 屈永华, 高鸿永, 等.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遥感监测方法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23(3):316-322.
|
[11] |
REZEMA J, FLOWERS T. Crops for a salinized world[J]. Science, 2008,322:1478-1480.
|
[12] |
杨劲松. 中国盐渍土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 土壤学报, 2008, 45(5):837-845.
|
[13] |
王志春, 李取生, 李秀军, 等.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对策[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2):161-163.
|
[14] |
SCHOUPS G, HOPMANS J W, YOUNG C A,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the San Joaquin Valley, Californi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102(43):15352-15356.
pmid: 16230610
|
[15] |
HERRERO J, PEREZ-COVETA O. Soil salinity changes over 24 years in a Mediterranean irrigated district[J]. Geoderma, 2005, 125(3/4):287-308.
|
[16] |
樊自立, 马英杰, 马映军. 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J]. 干旱区研究, 2001, 18(3):1-6.
|
[17] |
盛连喜, 马逊风, 王志平.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控制和恢复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4(1):30-35.
|
[18] |
罗家雄. 新疆垦区盐碱地改良[M].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1985.
|
[19] |
邵孝候, 刘才良, 俞双恩, 等. 暗管排水对滨海新垦区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及脱盐效果[J]. 河海大学学报, 1995, 23(2):88-93.
|
[20] |
马丽. 滴灌对盐渍化土壤种植棉花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08.
|
[21] |
朱友娟. 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水分运营变化规律研究[D]. 塔里木: 塔里木大学, 2007.
|
[22] |
李彬, 王志春, 孙志高, 等. 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2):154-158.
|
[23] |
李建国, 濮励杰, 朱明, 等. 盐渍化土壤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9):1233-1245.
|
[24] |
胡伟, 单娜娜, 钟新才. 生物修复对耐盐牧草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7):148-151.
|
[25] |
张凌云, 赵庚星. 盐渍土修复材料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1):32-34.
|
[26] |
王佳丽, 黄贤金, 钟太洋, 等. 盐渍土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 地理学报, 2011, 66(5):673-684.
|
[27] |
程宇翔. 利用遥感技术对盐渍土监测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9):185-186,194.
|
[28] |
屈永华, 段小亮, 高鸿永, 等.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广谱定量分析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5):1362-1366.
|
[29] |
樊彦国, 候春玲, 朱浩, 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盐渍土盐分遥感反演模型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 26(6):24-28.
|
[30] |
王静.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盐渍土盐分遥感反演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
[31] |
陈红艳, 赵庚星, 陈敬春, 等. 基于改进植被指数的黄河口区盐渍土盐分遥感反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5):107-114.
|
[32] |
彭杰, 刘焕军, 史舟, 等. 盐渍化土壤广谱特征的区域异质性及盐分反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7):167-174.
|
[33] |
RAO B R M, SANKAR T R, DWIVEDI R S, et al. Spectralbehavior of salt-affected soi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5, 16(12):2125-2136
|
[34] |
李贻学, 东野光亮, 李新举.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2):55-61.
|
[35] |
马传明, 靳孟贵. 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 水文, 2007, 27(1):78-81.
|
[36] |
冯国艺, 张谦, 王树林, 等. 秸秆还田对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 棉花学报, 2015, 27(3):248-253.
doi: 10.11963/issn.1002-7807.201503008
|
[37] |
徐娜娜. 盐碱地秸秆微生物降解的改良机制[D].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2014.
|
[38] |
孙文彦, 孙敬海, 尹红娟, 等. 绿肥与苗木间种改良苗圃盐碱地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5, 46(5):1221-1225.
|
[39] |
郭耀东, 程曼, 赵秀峰, 等. 轮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后作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6):856-864.
|
[40] |
许永德, 张彦明. 松原灌区盐碱地改良灌溉洗盐定额试验研究[J]. 吉林水利, 2013(6):1-3.
|
[41] |
谢小丁, 邵秋玲, 李扬. 九种耐盐植物在滨海盐碱地的耐盐能力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07, 46(4):559-561.
|
[42] |
杨小玲. SeNHX1耐盐分子机制及李松耐盐性的初步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0.
|
[43] |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等. 盐碱地耕作和洗盐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4):68-7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8.04.016
|
[44] |
路晓筠, 项卫东, 郑光耀, 等. 盐碱地改良措施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2):5-8.
|
[45] |
王遵亲, 祝寿全, 俞仁培, 等. 中国盐渍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278-282.
|
[46] |
赵兰坡, 冯君, 王宇, 等. 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开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3):237-241.
|
[47] |
郑度.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问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3):349-352.
|